席瑞奇葩说|《奇葩说》妈妈疯狂应援男明星完全不着家,我该不该阻拦?
讲真,看到奇葩说第五期辩题的时候我瞎了:
什么鬼东西?!
妈妈疯狂应援男明星,完全不着家,该不该阻拦???
首先,疯狂应援男明星的妈妈,在我有限的人生经验中,还没见过一个活的。
哦,听说过一个,就是爱上了靳东决意要和他私奔的老太太。
可谁都知道那只是心理疾病的个案。
这需要辩论吗?
不,这需要治疗啊!
其次,即使妈妈真的追星不着家,最有发言权的难道不是爸爸吗?
在健康的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是高于亲子关系的存在,如果爸爸没意见,子女激动啥?
如果以父母家为参照物,真正不着家的是我们这些成年子女。
妈妈阻拦我们了吗?
那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阻拦她?
所以我根本不理解这道辩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觉得奇葩说这期是要翻车的节奏了。
果不其然,开场之前,六位嘉宾中就有五位毫不犹豫选择站反方:不阻拦。
即使是唯一站正方的宋丹丹,也只是顾全大局的违心之举。
可是万万没想到,比赛的精彩程度完全可以用炸裂来形容。
双方辩论结束后,有两位嘉宾默默翻转牌子投敌变节,最终形成三比三势均力敌的场面。
大呼过瘾之际,我终于理解了这道辩题的深意。
“妈妈疯狂追星不着家”这种不接地气的极端现象只不过是表象,选手们真正在辩论的是一个中国家庭中非常常见的问题:
当父母让我们觉得不省心时,我们有责任去管吗?有权力去管吗?怎样去管?
如果把疯狂追星替换成疯狂炒股、疯狂打麻将、疯狂买保健品。。。这些熟悉的场景时,我们是否仍然可以保持淡定?
是否置之不理就是唯一正确?
归根结底,这个问题其实是:
当我们成年了,父母老去时,该以怎样的方式和父母相处?
在如今的时代,这个问题太有讨论的必要了。
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正反双方各位选手祭出的观点。
前方高能预警,我要开始点评了。
如有不服,欢迎来杠!✊
率先出场的是正方一辩张踩铃,口才是真行,逻辑是真不行,非常诡异的结合体。
不过,这宛如筛子的辩词也是有隐情的,后面会解释。
1、如果把主角换成男人,爸爸疯狂应援女明星,画面立刻就猥琐起来了对不对?所以基于男女平等也应当阻拦妈妈。
无才姐:白云想见赵忠祥,黑土想见倪萍,这事全国人民都知道,黑土就比白云猥琐吗?
不,我看他只比白云少件貂。基于男女平等是不是要阻拦白云穿那貂?
好了严肃点,这段最大的问题其实在于:
会阻拦妈妈的人也会阻拦爸爸,因为出发点是“我觉得这事不好”;不阻拦妈妈的人也不会阻拦爸爸,因为出发点是“他们开心就好”。
至于追星是不是猥琐,谁追星更猥琐,根本不会动摇他们的立场。
如此鸡同鸭讲白费口舌的辩论还真不多见呢!
2、追星就是一种只看外表的浅薄行为,打赏更是不理智。
无才姐:一时间无语凝噎。
踩铃姑娘,您就是网红本红啊,这是要闹哪样?
您的粉丝难道不是看中您有趣的灵魂,而是您的外。。。表?
对于那些“不理智”的打赏,难道您都理智地阻拦了而不是愉快地接受了?
追星的理由、行为和后果从来都是因人而异,有人消耗能量,有人获取能量,岂能一概而论?
不好意思我没有看到追星的可怕,只看到偏见的可怕。
3、爸爸可能对妈妈疯狂追星感到不满但又不善表达,所以挺身而出拦住妈妈是我们的责任。
无才姐:emmm。。。
爸爸不善于表达情绪,所以妈妈不知道,那你这个小机灵鬼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明明他俩认识的时间比你久好吗?
你爸才不是什么弱小可怜又无助的小老头,人一家之主都当了多少年了。
姑娘,见义勇为和越俎代庖是有本质区别的。
4、如果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可以管父母,父母一定希望这个人是他的孩子(此处有煽情)。
无才姐:明目张胆偷换概念。
汉字“管”作为动词有多种含义别告诉我你不知道。
父母希望孩子“管”他们,这里的“管”是过问、顾及、供给的意思。
而阻拦妈妈追星这种“管”则是约束、控制、管教的意思。
本期奇葩说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邀请我,所以直到最后也没有人触及这个关键性问题。
扼了个腕的!
张踩铃这段讲完,我捂住了脸,可怕的车祸现场既视感。
虽然她后来有句话我很认同:绝对的理智背后是相对的冷漠。
可是她连基本的理智都没有啊!
就在这时席瑞奇葩说|《奇葩说》妈妈疯狂应援男明星完全不着家,我该不该阻拦?,反方一辩小鹿出场了席瑞奇葩说,思路清桑金句频出笑点密集炸翻全场!
版权原因不能上传视频,但是答应我一定要去看,我不能一个人笑出腹肌!
观点也个个立得住:
1. 妈妈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成年人之间不要相互干涉。
2. 阻拦会引起逆反心理。
3. “不着家”的背后暗含责备,似乎默认妈妈的角色就应该回家干活,而社会对爸爸或子女不着家则要宽容得多。
4. 妈妈也曾是少女,是我们中断了妈妈的少女时代,如今妈妈以追星的方式重回少女时代,为什么要去阻拦?
既有成人视角的理性,又有女性视角的戳心,完成得非常漂亮。
就在我认为反方胜局已定的时候,正方二辩冯晓桐杀了出来。
“爷爷疯狂跳广场舞不着调,女儿疯狂写作业不睡觉,奶奶疯狂做饭不放盐,爸爸疯狂炒股不赚钱,不管?不管你家还剩个P!”
好荒谬好粗鲁好好笑,又特么好有道理!
一语道出了中国家庭的真相:爱是一种相互关心奇葩说,相互羁绊。
如果没有这种关心和羁绊,大概也就和陌生人没有区别了。
接着,他从安全和健康的角度论述了妈妈疯狂追星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又从沟通技巧入手,解释了应该如何温和而巧妙地阻止妈妈的危险举动。
其中有两句话令人印象深刻:
“最甜蜜的亲子关系,是我们还愿意花点心思吐槽大会,去套路妈妈。”
“当妈妈出现乖张的行为时,可能是在用这种方式提醒我们,我们的爱缺席了,不要忘记子女的责任。”
真诚的表达令人动容,宋丹丹情不自禁连声夸赞:真是个好孩子!
有“好孩子”就有“坏孩子”,反方二辩毛冬接下来的观点就让宋丹丹无法认同,直呼“自私”:
1、妈妈追星获得了快乐,我获得了独立,爸爸获得了自由,这么先进的模式应该全国推广,为什么要阻拦?
无才姐:儿子不仅获得了独立,爸爸也不仅获得了自由,他们还获得了一样东西叫家务。
全国推广的前提是全国男人能够生活自理。
2、追星比跳广场舞安全多了,如果不出意外,妈妈和男明星之间应该不会擦出爱的火花。
道理等同于:你希望男友追杨幂,还是希望男友追闺蜜?
无才姐:靳东还没过气,望周知。
3、妈妈有钱有闲有好的身体去追星,是一种福气。
无才姐:是福还是祸,还得看后果。
4、家人的意义,是成为彼此兜底的安全网,而不是束缚彼此的缰绳。
无才姐:为小伙儿起立鼓掌!
但是!兜底需要能力,啊多么痛的领悟,中年你才会看清楚。。。
此时场上反方仍然占据绝对优势,众人将目光投向了力挽狂澜本澜黄执中。
这次他还能又双叒叕一次上演绝地反击吗?
超想分享这段视频然鹅条件不允许,建议大家自行观看,会大有所获。
他是全场唯一没有笑点的辩手,用老派的PPT和老派的演说腔讲述了“健康的热情”和“失控的热情”之间的三个区别。
说到第二个区别时,学术派代表薛兆丰就已经被征服,翻转了牌子。
很多人不理解最后正方为何会转败为胜,甚至猜测是黄执中说了什么敏感内容没有播出,但其实这种猜测大可不必。
作为辩手,黄执中的专业程度只能用一骑绝尘来形容。
别人只是阐述观点,而他创造了理论,别人只是寻求认同,而他能够答疑解惑。
正如薛教授所言,本来只知道爱与喜欢的区别,但一直不知道热情的边界在哪里,现在懂了。
这就是专业辩手的实力,对业余辩手来说具有碾压性优势。
所以最后出场的反方三辩程璐不堪压力,崩溃忘词。
但也贡献了一句令人难忘的金句:
年轻人再不疯狂就老了,老年人再不疯狂就没了。
听了没来由就心头一紧。
这个角度足够了。
在辩论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件奇特的事:
“妈妈疯狂追星不着家”按理说离我们的生活十分遥远,连想象一下都有些困难,而六位选手除了辩论机器黄执中,其他人都产生了强烈的代入感。
他们的观点里,藏着他们所受的教育和身处的家庭关系。
在赛前选择辩题时,三位脱口秀演员不约而同地秒选反方,在众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自杀”行为。
因为职业关系,他们讲笑话在行,但辩论却完全外行,实力上处于明显劣势。
但很快我就明白了为什么。
在中国,脱口秀还是个很不成熟的行业,收入不稳定,社会认同感也不高。
加入这个行业的人,不仅需要有极大的热情和勇气,还需要一个宽松的家庭环境。
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不阻拦妈妈”,是因为在他们的成长中,妈妈也没有阻拦他们。
二辩毛冬戏言,曾经在国外留学,毕业后拒绝了大公司的offer跑去纽约当记者,过上了拮据的生活,后来回国说脱口秀,过上了更拮据的生活。
而如此“不务正业”,他的父母从来都没有阻拦过他。
所以他能脱口而出“家人之间即使不理解也要去支持”,这是他亲证可行且舒适的相处方式。
可以想象,能够对他如此放手的妈妈,也不会习惯被孩子干涉和约束。
正方二辩冯晓彤则是个全完相反的例子。
他出身离异单亲家庭,母子相依为命,亲密无间。
他是所有辩手中,唯一打电话和妈妈讨论过这个辩题的人,平时的沟通效率可见一斑。
他情感细腻,可以敏锐地观察到老人行为偏差可能和子女缺席有关,也会真正花心思去“套路”(劝解)老人。
而他的妈妈表示“当然得拦啊”也完全在意料之中,她需要孩子表达关心,哪怕是用干涉和约束的方式。
其实在所有辩手中,最令我费解的是正方一辩张踩铃,她在国外留学七年,嫁的是加拿大老公,现在当着网红,却偏偏家庭观念极为保守。
看着她挺着孕肚激动地炮轰反方“不忠不义不孝”的时候,我一度以为是激素的问题。
直到我读到《中国侨网》对她的专访,谜底终于揭开。
截图来源:中国侨网 原文标题:《旅英华人故事:张踩铃,不拘一格的文化传播者》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都是在某些方面取悦他人的过程”,这是她的原话。
她和父母的相处方式,我们可以略作推断。
这种方式从“道义”上讲,她是认可的,即“管”的第二层意思“约束、控制、管教”也是爱的表达。
她的慷慨陈词、对反方的大肆批判,都在表达自己的道德感。
但是从情感上讲,她真的完全认同吗?
“她讨厌父母走苦情路线,无论做什么都说是为了孩子。”——《中国侨网》
这个认为一定要阻拦妈妈的女儿,对自己女儿的期望却是:
“只要未来她做的事自己喜欢席瑞奇葩说,觉得挺好,那就行。”——《中国侨网》
她的身上充满了矛盾感,这种矛盾感我们在冯晓彤身上是看不到的。
或许也正是这种矛盾感,令她无法形成严密的逻辑,辩词因而漏洞百出。
她试图说服自己,也试图说服别人,可惜除了挥舞道德的大棒,她并没有真正有力的武器。
所以这场辩论真正的幕后推手是双方截然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家庭环境。
所以一点也不奇怪,当张踩铃一次又一次举例,着急地表示“天呐都这样了,难道你真觉得不需要拦一下吗”,小鹿只会一脸漠然地说“不觉得”。
我不明白你为何如此激动,你也不明白我为何如此淡定,因为我们来自不同的世界,有着不同的妈妈。
我妈和你妈的教育方式不同,对爱的理解和需求也都不同。
你知道你妈希望你阻拦,而我知道我妈不希望我阻拦。
就是这么简单。
我们无法说服彼此,也无需说服彼此,各回各家各找各妈就完了。
好吧还不能完,因为爱从来就没有这么简单,否则也不会出现那么多家庭矛盾了。
这期辩论真正的价值还需要我来给大家总结一下。
当父母的行为超出我们的预期,让人感到担心的时候,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既解决问题,又避免冲突?
一, 尊重
哲学是探究终极问题的学科,所以最基本的原则听刘擎的错不了。
刘教授提出了“第一人称理由”和“第三人称理由”的概念。
我们的感觉和判断属于“第三人称理由”,也许是普遍的、正确的、大概率的,但即便如此,都不能替代妈妈的“第一人称理由”。
她有做决定的自由,有犯错的自由,也有承担后果的自由。
即便我们要去影响,去干预,也要让她自己去做最终的决定。
这是对一个“人”的最基本的尊重。
这段话揭示了一切人际关系的基础,也规定了人与人之间的基本界限。
别忘了,即使是主张阻拦的冯晓桐也在电话中和妈妈沟通过,这是一个很好的示范:
我关心着你,影响着你,但也尊重着你,最终的决定由你来做。
二, 同情
蔡康永说,他对女性抱有更大的同情。
因为妈妈这个身份无法逆转,一个女人一旦成为妈妈,这个身份就会一直都在。
妈妈两个字意味着牺牲,也意味着不能做自己。
当子女成年,妈妈终于可以脱下这个皇冠或者枷锁的时候,不应该再去给她强加其它的规范。
妈妈的责任感往往让她们对子女的反对尤为敏感,我们的一句话可能就会令她们从此却步,从此失去为自己而活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