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季吐槽大会|《吐槽大会第五季》最大的看点是改版,却把精髓给改没了
《吐槽大会第五季》播出一段时日了,想必其内容的制作、效果的反映已经有许多观众可以从已播出的节目得知了。这一季的节目一改以往“单本剧”的风格,在首期节目就邀请了二十一位嘉宾,涵盖了脱口秀演员、演员、偶像、相声演员、编剧等众多行业,进行带有“连续剧”风格的播出。
《吐槽大会》这档脱口秀节目以网络上的吐槽文化为切入点而产生,从2017年春节定期播出至今年,已经走过了五年的历程。
它大概的流程就是,每期节目邀请一位槽点满满的主咖,再邀请定量的副咖对他进行吐槽,每位嘉宾也都是吐槽与自嘲一起。妙语连珠、幽默犀利、趣味满满的节目有谁不爱呢?所以在第一季节目试水之后获得了好评的大满贯,它就这样一直办了下去。
《吐槽大会》本来就有着玩得开、放得开的一种喜剧风格,嘉宾们都“打开天窗说亮话”,对网络上的争议不再遮遮掩掩,而是直面它们,为观众们创造乐趣。但是节目随着一年一年的发展,仿佛变了些味道,什么吐槽大会变成洗白大会、笑点没了只剩尬点、嘉宾这也不让说那也不让说的评论频出,这档节目的评分一直下降,很显然它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一档节目受到了阻碍该怎么办呢?答案自然是改版咯。所以在《吐槽大会第五季》中,很多地方有了改动。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观众们的评价。
是的,有人说吐槽大会改得像第一季初识时的模样了,但是也有人说,改得并不怎么好,感觉还是有洗白的感觉,也不怎么好笑。让我们来看看《吐槽大会第五季》都改了些什么吧!
首先是上文提到的单本剧变成连续剧。这一季的人员变更不再那么频繁了,而是21位嘉宾贯穿了整个节目。然后主咖是21位嘉宾内部选出来的,在第一期采用自曝槽点的方式来竞选。最大的变更还属节目的赛制了,《吐槽大会第五季》引入了分组竞争和淘汰制,每期节目上两个队,两队成员交替上场进行吐槽,然后再由观众投票比较票的高低,最后累计票低的就会淘汰。还有一个大变更是在节目结尾时,主咖队可以选择补刀选手为主咖助力。
这四个变更让这季《吐槽大会》变得很不一样,在笔者看来第五季吐槽大会|《吐槽大会第五季》最大的看点是改版,却把精髓给改没了,这些变更还是有些不妥。
首先是固定的嘉宾。吐槽这种东西,重复提起一个槽点本就很没意思,嘉宾一旦固定,槽点就变得很有限,不像之前有流动的嘉宾就有更加丰富的槽点和充实的节目内容。至于自曝槽点确定主咖这一环节,仅仅只是在第一期出现,存在感不强,但是,这一环节真的很尴尬!就例如马思纯的一句:“我有病!”简直让人尴尬癌都犯了。
再说重头戏——淘汰制和补刀环节。这两个变更简直让这个节目复杂到不行吐槽大会,规则多到容易让观众云里雾里一头雾水。其实《吐槽大会》在很多人眼里是消遣用的,享受的是语句中的乐趣与轻松感,这样组队竞争淘汰,难免会有比较带来的压抑感与紧张感,这与《吐槽大会》固有的值得赞赏的风格相悖。
再者,淘汰制本来是很严肃的事情,可是相矛盾的是《吐槽大会》并不讲究严格遵守秩序。在第二期张雨绮的永远队进行补刀时脱口秀演员,按惯例来说是一个人上来吐槽第五季吐槽大会,可他们队叫了所有人上来,又是相声又是唱歌又是rap,最后补刀成功。这其实是很讲究规则的环节,但是如此破坏规则钻规则漏洞,真的很令其他嘉宾觉得不公,观众也会受到影响。
总而言之,《吐槽大会第五季》这么改第五季吐槽大会,综艺感是有了,但是总觉得味道不太对劲。但是既然已经这么改了,只希望以后嘉宾们别如此随意脱口秀演员,要遵守规则,要不然严肃感与随意感的冲突,更会令这个节目不伦不类。文/Ami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