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大会第一季为什么看不了|脱口秀和成功五大定律
古今中外,人们都在追求的一个东西,就是成功。成功可以获得荣誉、地位、财富,以及世人的崇拜和尊重。但成功似乎又如此得虚无缥缈吐槽大会,有种可遇不可得的意思。匈牙利科学家巴拉巴西用毕生心血研究“成功学”,用科学严谨的方法总结出成功五大定律,告诉我们,成功是有迹可循的。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究竟怎样才能获得成功~
因为五大定律有点拗口,我会用我最喜欢的脱口秀演员们举例子,来帮助解释五大定律。
巴拉巴西成功第一定律:能力表现驱动成功,但当能力表现无法被衡量时,社会网络驱动成功。
脱口秀大会第三季突围赛中,被行业尊为脱口秀OG的周奇墨可能是为了追求节目效果,也可能是为了找刺激,喊麦呼兰:是男人你就站起来!结果周奇墨被淘汰。
是周奇墨的段子没有呼兰好吗?是个问号。脱口秀是个某种程度上没有标准的评价体系的行业,换句话说,脱口秀界拿不出一套测评体系,无论何时何地把演员的段子放进去,可以得出一个标准的、一致的“好笑分”。这是一个非常主观的行业,段子的好笑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演员当天的表现,当天舞台的氛围,,,以及观众对该演员的熟悉程度。
周奇墨挑战呼兰失败,很可能是,当天在场的观众更熟悉呼兰。
这一定律对我们打工人的启发是什么呢?要广结缘。在公司里,有机会的话多代表部门发言,多和领导开开会,没事约其他部门的同事喝喝茶;在公司外,多认识几位行业内、领域内的朋友,在社群里刷刷存在感。很多机会就是这么刷出来了,是因为你很厉害吗,未必脱口秀大会第一季为什么看不了,只是当某一天这么一个机会出现的时候,别人刚好想到了你。
巴拉巴西成功第二定律:能力表现是有界的,但成功是无界的
脱口秀大会第三季带火了王勉、杨笠、李雪琴、王勉等几位脱口秀演员,诚然他们是有才华的,但他们获得的关注度、物质收入比他们的才华要多得多。能够将他们和其他人区别开来的不是能力表现,而是他们的成功。
也登上过脱口秀舞台的罗翔老师,在B站2020百大UP主颁奖典礼上谦虚地发言:“将不配有的荣光投射给我,草船借箭,所得真的是不配”。
成功>能力表现是因为我们永远无法从优秀中区分出卓越。无论是什么领域,在顶级选手间做区分是非常难的。而人类健忘,只记重点的天性引导着我们只记住那么个别人。
网络时代放大了这种“超级明星效应”,某人因为一方面才能成为第一以后,获得的鲜花和掌声是没有上线的。这意味着稍稍优秀一点儿的能力表现就可以带来超乎寻常的成功。而一旦一个人成功了,所有与这个人的成功相关的利益方都会竭力让他的成功延续下去。
没有成为那个超级明星的我们也不要失望,要记得尽管成功人士在他们所从事的领域中非常卓越,但其实他们的能力表现和他们的竞争同伴也仅仅是咫尺之差。击败我们自己的不是超级明星,而是完全放弃希望。
要知道,就能力表现而言,超级明星并不是极端值。如果我们假定,我们和超级明星是在同一起跑线上参与竞争,我们就可能信心满满,开拓创新。
巴拉巴西成功第三定律:初始的成功*社会适应度=未来的成功
我想到两个演员:庞博和李雪琴。庞博本人自己也调侃,脱口秀大会见证了自己名次的一路下滑,但似乎热度不减。而第一次说脱口秀,突围赛被复活的李雪琴,凭借几场精彩的表演迅速蹿红。
巴拉巴西第三定律很好地解释了这个现象。作为脱口秀大会第一季的冠军,也是脱口秀行业的老兵,大众很早就记住了庞博的名字,和帅气的脸。即使比赛名次下滑,庞博的知名度不减。想象一下脱口秀第三季庞博才第一次参加比赛,止步十强,他还能有现在的热点吗?去一个还没有被占领的土地上跑马圈地,是提升成功概率的一条捷径。
再来看李雪琴,虽然入场较晚(初始成功值不高),但凭她独特的丧丧风和才华,也一样迅速被观众熟悉、接受、喜爱。
这条定律告诉我们,成名要趁早脱口秀大会第一季为什么看不了,如果没有完成早期在无人涉足的领域跑马圈地,想后来者居上,就要有些独到之处。
巴拉巴西成功第四定律:成功的团队兼具多样性与平衡性,而且往往更容易让一个超级领导者脱颖而出
脱口秀从一个小众的行业,走到今天绝大多数人知道脱口秀是怎么回事,经过了很长时间。李诞本人的知名度几乎和脱口秀画等号,而若非脱口秀爱好者,对程璐、小罗的记忆可能就没那么深刻。
一名初出茅庐的脱口秀新人,去参加李诞所在的笑果创办的训练营等活动,去成为笑果的一名编剧,是快速入门的一个不错的办法,至少比只是天天在家门口的酒吧讲开放麦进步地快。
但如果这位年轻人内心的期待不仅仅是一名幕后的喜剧从业者,入门之后就要尽快寻找机会站到台前,甚至不仅仅是喜剧的舞台,为的是让观众记住你的名字。
集体的成功,源于集体中每位成员的努力,但非常不幸的是,大多数时候,大众只记住了集体的个别人。如何避免沦为被大众遗忘的大多数?要么自己单干,要么站到集体的最前面。
巴拉巴西成功第五定律:成功可以发生在任何时间和年龄,只要你在一个好想法上坚持不懈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脱口秀大会第三季的总冠军王勉在脱口秀大会第一季的时候一直都在,他的“逆袭”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成功的公式S=Qr,我们每个人有一个价值为r的想法,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它变成了成功的创新S,S代表对这个世界的影响力,Q因子就是一个人把想法转换成发现的能力。
有些反直觉的是,一个人的Q因子在其职业生涯中几乎是不变的,我们总是从一个确定的或高或低的Q因子开始职业生涯,然后它将一直保持不变,直到退休。也就是说,20岁还是实习生的你脱口秀大会第一季为什么看不了|脱口秀和成功五大定律,和40岁已经当上公司高管的你,Q因子是一样的。
因为Q因子的不变性,我们可以得到三条重要的结论:①如果你在寻求突破的道路上一再失败,很可能你正走在错误的方向上②如果你不确定自己的Q因子为几何,尝试得越多,我的Q因子发光的机会也就越多③而只要找到你的Q因子与你的梦想契合的工作,你成功的机会将会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