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说第七季选手名单|《奇葩说》:拿什么留住你,我的观众?
12月网综月榜
△网络最具影响力综艺是通过视频网站播放量、微指数以及百度指数三种得分进行赋权得到的排名。网络最佳综艺是通过视频网站播放量、微指数、百度指数以及综艺在各个平台的口碑得分进行赋权得到的排名。
双榜分析
2020年12月,《我们的歌 第二季》《女儿们的恋爱 第三季》《演员请就位 第二季》《火星情报局 第五季》等“综N代”节目再次上榜,位居前列,《哈哈哈哈哈2020》《宇宙打歌中心》等新生综艺也“不甘示弱”进行突围,成功上榜。值得关注的是,开播于12月17日的《奇葩说 第七季》强势回归,播出时间不足半月,便空降最具影响力榜单一位。开播于月初的《追光吧!哥哥》则紧随其后,拿下了最具影响力榜单第二位。
△《奇葩说 第七季》海报
本月共13档网综登上双榜,综N代(7档)与新兴综艺(6档)平分秋色。其中,竞技类综艺仍然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广泛的受众群体,如《奇葩说 第七季》《演员请就位 第2季》《我们的歌 第二季》等;真人秀节目如《女儿们的恋爱 第三季》等仍然围绕婚恋、旅行等话题,在疫情的大背景下主打“社交”这一永不过时的卖点。
△《追光吧!哥哥》海报
此外,同一节目在双榜上悬殊的位次也值得关注,如《追光吧!哥哥》这一节目在最具影响力榜单上位列第二,在最佳榜上却仅为第七;《宇宙打歌中心》在最佳榜单上为第三,在最具影响力榜单上位列第九,这意味着网综的影响力与口碑往往并不成正比,时常面临“口水与播放量齐飞”“叫好不叫座”的窘境。另外,通过双榜可以看出,“综N代”节目大多避免了此类窘境,在口碑和热度上获得了“双丰收”,依然是网综市场的中坚力量。
《奇葩说》:
拿什么留住你,我的观众?
《奇葩说》首播于2014年,第一季豆瓣评分高达9分,至今已走过七个年头。七年对国内网综来说,称得上一场“长跑”,与惊艳首秀相比,第七季跌落至7.4分的《奇葩说》虽然仍在“奔跑”,但面临着诸多问题:新兴综艺“弯道超车”、监管愈发严格等,但与外部环境相比,《奇葩说》内部似乎存在更多亟待解决的问题——IP老化、老奇葩抱团争议、明星辩手负面新闻缠身、赛制争议、“黑幕说”等成为悬在《奇葩说》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那么,《奇葩说》如何在时间的缝隙里,留住观众?又该拿什么留住观众?
△《奇葩说 第一季》海报
“创新”:求新求变, “一派胡言”
2014年,《奇葩说》以其辛辣毒舌的风格、颠覆反叛的精神一炮而红,成为网综市场上的新生力量,大获成功。究其原因,“新”是其不可或缺的元素,新观点、新面孔、新口号以及新风格使奇葩说一夜之间拥有坚实拥趸。但一时的创新并不具有持久性,在七年的发展中,《奇葩说》面临下滑的播放量、流失的观众和持续的负面评论,不断进行尝试,变革自身,在2018年还推出了宣传片《奇葩说:我觉得我还能抢救一下》。
《奇葩说 第七季》为了求新求变,启用了自带流量的话题明星杨幂作为“女神”,也加入了华东师范大学的哲学系教授刘擎,前者自带流量且持续输出犀利金句,开播当日就以“杨幂模仿绿茶”话题登上热搜,阅读次数超3.8亿;
△杨幂持续输出“金句”
而刘擎则与经济学教授薛兆丰的“互不相让”则带来了反差萌,刘教授针对薛教授“经济学是社会科学皇冠上的明珠”这一观点表示“经济学只是学科之一”,而薛教授则称“哲学只是语言的艺术”,两人“互怼”的相处模式给节目增加了可看性。
△《奇葩说 第七季》播放页面推荐标题多与杨幂有关
此外,奇葩说第七季增加了全新环节——一派胡言反驳大赛,赛制为:大屏幕上随机出现生活中常听到的那些让人生气的话,如“你不喝就是看不起我”“你们女生有什么压力,找个男人嫁了就好了”等,选手抢答后只能用最精炼的一句话进行反驳,反驳结束之后,观众会根据各个选手反驳的精彩程度逐一打分,分数靠前的两位晋级。
△一派胡言反驳大赛例题
简单来说,这一全新的赛制是《奇葩说》的又一尝试。但遗憾的是,从实时弹幕和豆瓣评论来看,观众对这一“抖机灵”“都是老段子”的环节并不买账,认为用这一环节来决定选手去留过于草率,有豆瓣网友评论称:“不说淘汰不淘汰的赛制,只说这个环节的题目实在是太低俗了。和菜市场骂街毫无区别。”
可见,奇葩说的求“新”之路道阻且长,因为,对于观众来说,他们已经被培养出了更“刁钻”的胃口和在观赏“奇葩”这件事上越来越高的阈值,变得更加难以讨好。另外,“新”对观众来说,并不意味着绝对意义上的新鲜感,未经审视的变化不如不变,难以接受的“新”不如坚守“旧”的核心竞争力——倘若有的话。
“多元”:偶像跨界,00后登场
《奇葩说》早在最开始的赛道上就已与“多元”绑定——在多元里寻求“奇葩”,在合唱中寻找不同的声音,让少数派和异见者发声。正如马薇薇所说:“比较不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那个持方,它存在的意义不是在搅局,不是在耍泼,而是在于让你知道,这个社会的少数派,这个社会的异见者有自己的不得已,交锋带来多元。”
△《奇葩说 第一季》马薇薇指出“交锋带来多元”
《奇葩说 第七季》试图扩大多元的范围,引入更多视角,传递更多声音。因此,在这一季的“千人奇葩捞”海选中,可以看到更为多元的跨界角色——偶像李佳洁(坦然承认“偶像商品论”)、超模李斯羽、女团制作人、哲学系老师、美妆博主等等,另外,本季节目有多位00后选手如拿到匹兹堡大学offer的陈小雨、19岁的服装设计师袁奇奇、清华大学大二学生郑博中等选手从海选中晋级,他们拓宽了节目的年龄跨度,传递了00后的声音,使节目的观点更为多元。
问题在于,本季节目呈现的 “多元”是被阉割的“多元”,仍然浮于表面,流于形式,似乎是“为了标榜多元而多元”,是一种“噱头”,而“奇葩”作为其底色也许早已被抹去。正如选手唤俊所说:“我觉得奇葩说越来越没意思了,因为你们太会讲道理了,奇葩没有了,很像《百家讲坛》。”
△辩手唤俊评价《奇葩说》
奇葩是逐渐消失的脱口秀,“说”的内容也渐渐被主流文化收编。虽然奇葩说究竟不是奇观节目,但在“千人奇葩捞”环节中,节目总需要形形色色的奇葩,为人称道的“多元”作为奇观招徕顾客,从这个角度来说,比观众最会用遥控器、用鼠标投票的是节目组,他们预设了冲突和“多元”的假象,以此作为卖点,向投资方售卖作为商品的观众奇葩说第七季选手名单,向观众售卖作为“商品”的节目。
一轮海选后,奇葩逐渐消失在赛道上,更符合大众观点的选手则登上舞台,迎合观众的喜好,调动大众的情绪,在公共舞台上充当解压阀的作用,讨论诸如“在厕所听到同事说我坏话,要不要大方走出来?”“你愿意带着记忆,一键重启2020吗?”“热爱的工作令我秃头,要不要辞职”等问题。
也许,用竞赛的形式追求“多元”本身就是一种悖论和幻象,因为其结果必然导向一元,导向说教。正如辩手、观众唤俊所言:“你们的广告词叫做40岁以上人群请在90后的陪同下观看脱口秀大会,你们要不要想下改一下,00后的同学请在父母的逼迫下学习道理。”
“竞争”:竞争竞争再竞争
作为竞赛类综N代网综,在进行更新的过程中总会面临“新鲜感”丧失的问题奇葩说第七季选手名单|《奇葩说》:拿什么留住你,我的观众?,为了持续吸引观众,最容易被实践的策略是——竞争竞争再竞争,将竞争的力度和程度强化到极端程度,起到放大冲突,增添看点的作用。
这一策略的使用可以说是屡试不爽,且似乎并无尽头,可以任其使用,在2020年中绝地逢生的《脱口秀大会 第三季》正是采用了这一策略,首场即采用50进25的突围赛,让选手直呼“残酷”,爆冷淘汰了颇有资历的脱口秀演员思文。
《奇葩说 第七季》也采用了这一战略制造看点,试图吸引受众,在海选中放大了竞争因素,采取1000进44的赛制,即平均100个选手中仅有4.4个选手可成功晋级;节目首期由44位晋级选手和4位 “门神”进行1v1砍半赛奇葩说第七季选手名单奇葩说,战况极为激烈;而在全新赛制“一派胡言反驳大赛”中则更是放大了“竞争”这一要素,无需立论、开杠、陈词,在三言两语的“反驳赛”中就决定了辩手的去留,令选手大呼“恐怖”。
△辩手熊浩称这一赛制太过恐怖
诚然,规则的极端严苛和竞争的白热化刺激了观众的神经,使节目更具吸引力,但对于竞赛类节目来说,这也许是个上去了就无法停下的快车,是个不断“内卷”的过程,除了“竞争竞争再竞争”以外,也许只有“跳车”这个选项了。
在“奇葩”和“说”都被俘获的当下,创新、多元、竞争这些干瘪的词汇也许无法使得《奇葩说 第七季》超越自身,在时间的缝隙里留住观众。但至少能够让《奇葩说》作为娱乐和虚假“多元”的样本,在一条远离最初目的地的道路上生存下去,活成“奇葩们”有点讨厌但还过得去的样子。
参考文献:
[1]赵保飞,徐顺利.从《奇葩说》看“综N代”的困境与破局[J].东南传播,2019(06):118-120.
文:骆香茹|数据:周颖,胡芷溦